第395章 漕运海运(2 / 2)

关系。若是漕粮真改海运,想来能省不少钱财。也不知朝中大人物如何想的,当年为何要改海为漕……”

对于元朝统治者习惯南方征税北方花,其他中原大地管不到的地方就丢给汉人世侯去统治,甚至元代连黄河都懒得休整,因为黄河泛滥并不会影响到江南的产粮区与元大都的安定。

他们将船只驶过吴淞口后就不再向着西北沿海岸线前行,而是寻找信风直接往东北进入黑水洋,之后直接拐个大弯抵达威海成山岛一带。

王文龙和李国仙都松了一口气,两人出门之时又听那顺产婆跟李旦念叨:

王文龙无处吐槽,只能捏着鼻子硬把这碗汤给喝了。

“二姑娘先迈的左脚,想来是个男丁……”

李旦一番解释:大明的海岸线虽然长,但是真正方便行船的地方并不多。

他看书到半下午,就见李国仙端着一碗汤走进书房,把门一关上就求饶说道:“相公,这汤我实在喝不得了,让我缓缓。”

王文龙忙把这位小神医带到李旦面前,见他风采,李旦才对之产生认同,吴有性按照王文龙请求开列了一些养生的方子以及孕妇的注意事项,表示以李国仙的身体条件不需要太过于紧张的安养,适当走动反而有利。

李旦解释:“走海路是从福建去往京城最快的路线,若只用来运人的话,相当方便,但是运货就差上一些,毕竟只有春天才有好风。”

但是随着造船业发展,船只越来越大,吃水越来越深,这一条海岸线航路的搁浅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王文龙皱眉看了一眼那汤:“连姜片都不加?还有这盐巴,下的也太重了。”

到元代吴淞口至连云港一线就已经变成妥妥的死亡之路,“路多浅沙”、“其路险恶”,这年代又没有海上远程联系的方式,船只一旦在海面上搁浅,船上人员基本九死一生。

整碗汤看起来毫无食欲,飘着几块鸡肉还有大量药材,鸡汤表面硬是炖出了一层筷子头厚的鸡油,也不知道这年头哪去找来这么肥的鸡,真是一吃一个不吱声。

王文龙奇怪:“就在大明的海域之内航行还要等什么好风?”

一段时间的折腾倒是让王家上下都充分意识到家中有个孕妇是多大的事情,沈宜修深受影响,端正态度,自觉把帮李国仙安胎当作家中头等大事。

转眼李国仙怀孕也已快四个月,肚子渐渐显怀,吴有性到府上看诊几次,确定李国仙的胎气已经安定。

问题就出在吴淞口这里,在吴淞口到连云港之间的七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淮河与长江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这两个入海口不断堆积泥沙,形成了连绵的滩涂。

王文龙安慰说:“听我的,把汤给我吧。”

中原地区一造反,直接就把南北联系给断了,所以元朝的国祚也才一百年不到。

去厦门的路上,王文龙经过莆田,跑去找来正在莆田瞧病的吴有性,吴有性虽然才二十多岁,但是这两年已经在福建声名鹊起,经常出入于上层人物的府邸,已养成了一代苏医的雍容气度。

这时已经到万历三十三年的春天,王文龙没有时间坐船慢吞吞的从京杭大运河北上了。

在他看来,这年代的育儿方法是有道理的,但那是针对平日里油水不足劳累过度的大多数人,以李国仙的生活条件,许多育儿方法都不适用。

这样一想朱元璋定都南京也是有原因的,全国人口六七成集中在江南,定都在北方根本无法统治,一旦中原再次作乱,大明恐怕就要重蹈元朝覆辙。

而朱棣靖难之役从北一路杀到南几乎畅行无阻的原因也容易理解了,当时北方大片土地都是无人区,朱棣可以很轻易的从京城直接带兵跑到南京来和朱允文决战。

最新小说: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重生原始社会的文明之路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隋唐小纨绔 天下霸主:七位公主抢着被翻牌 超宠!真千金被首富养父捡回家啦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NBA:开局力量拉满强化版乔丹